其它排期:
授课讲师:陈景华
课程价格:2500
培训对象:
请填写您的报名信息
时间地点:
1) 点击这里,查看最近是否开课!
2) 本次课程已过期,请留下联系方式,近期开课时我们通知您!
课程信息:
1、建立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的生产现场;
2、熟悉工厂成本的构成,树立强烈的成本意识及持续改善的目标;
3、掌握工厂成本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为您的企业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行方案;
4、建立全员、多方位、全过程的精益现场管理与成本管理体系。
--------------------------------------------------------------------------------
【学习内容】:
第一部分、当今现场管理面对的问题与挑战
1、新时期下工厂管理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2、现场管理的地位、职责和使命
3、现场管理的主要范畴与构成
4、对自己角色、权利和义务的准确把握
5、现场主管应具备的五大功能
6、现场主管应屏弃的八种不良行为习惯
案例研讨:1、日资企业为什么如此重视现场管理?
2、企业凭什么打价格战,凭什么留住客户?
第二部分、精 益 现 场 管 理
1、革新现场管理意识及具重要性
2、让一切都处在掌控之中
3、精益生产---究竟精在哪里
4、认识价值流并做出准确的分析
5、精益生产的计划制定
6、精益生产的供应链管理
7、精益生产的内部物流管理
8、精益生产的流程改造
9、精益生产的工艺、工序改善
10、精益生产的TPM管理
11、精益生产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案例:某美资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管理成功强化车间现场管理。
第三部分、制造成本降低的主要手段和常用管理工具
1、什么是成本及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2、成本观念的更新和现代成本控制
3、改进质量
4、改进生产力
5、降低库存与减少空间
6、减少物料搬运中的各种浪费
7、减少机器故障与停机
8、降低直接材料、间接材料之成本
9、新产品开发的成本分析与控制
案例:1、某加拿大企业因库存过高,一年导致公司亏损过千万。
2、某港资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降低成本,一年减少各种费用2000多万元。
第四部分、精益现场管理与品质成本控制
1、质量管理的误区
2、品质成本(COQ)的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
3、如何减少品质事故造成的成本浪费
4、如何减少品质鉴定成本、检验成本与失败成本
5、生产过程中品质如何来控制
6、出现品质异常时如何来处理
7、品质信息的反馈、跟进与处理
8、品质的改善与提升
9、如何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来提升品质
案例研讨:某外资上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什么存在那么多的报废与浪费?
第五部分、如何通过消除时间、人员、管理中的浪费达至降低成本
(一)、如何消除时间上的浪费
◆ 时间管理对企业的价值
◆ 生产过程中存在哪些浪费时间的行为,如何来减少或消除
◆ 如何处理高价值活动
◆ 如何处理低价值的活动
◆ 案例分析:
(二)、如何削除人员浪费
◆ 发掘潜在的过剩人员
◆ 无益工作的剔除
◆ 扩大职责范围与充分授权
◆ 案例分析:
(三)、如何消除管理中的浪费
◆ 如何消除管理中的八大浪费
◆ 案例分析:
--------------------------------------------------------------------------------
【授课讲师】
陈景华先生:生产管理与企业管理资深实务专家,05年度被评为“广东省十大实战培训师”
陈先生早期大学执教,后在企业任职,先后在大型港资上市公司蚬华电器集团、世界500强美资家电企业惠而浦(Whirlpool),著名跨国通讯公司诺基亚等公司任职,曾担任PMC高级经理、制造总监、公司厂长、副总、总经理等职务,在职期间曾多次委派到日本、新加坡和欧州进行参观学习和深造。
陈先生是近年来在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方面极有影响力的实战派专家,陈先生将历时十六年积累起来丰富的生产制造与管理经验,进行浓缩升华.先后出版了《现场管理、改善与成本控制》.《企业中高层能力提升训练》、《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跟单员工作技能与策略训练》等专著,受到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陈先生实践经验丰富、讲授过程列举大量案例、特别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深受听课人员的好评和尊敬。
陈先生现担任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EMBA班特邀讲师(主讲生产与运作管理),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特聘顾问讲师,广东省企业发展研究协会专家组成员,明睿(广州)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执行总经理.
至今陈先生为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在全国各地成功举办了三百多场讲座,授课人数达到三万多人次,曾接受过培训的企业达到一万多家,并为一百多家企业提供过管理咨询和内训服务.其中知名企业有三星电子、惠而浦、福地科技、美的电器、松下电器、飞利浦半导体、海金杜门五金、金海马家具、佛山陶瓷、七匹狼服饰、红豆集团、汕头超声电子、华润集团、王氏集团、科能?子、惠州TCL、德赛集团、三菱重工、可口可乐、科龙电器、南太电子、创维集团、中兴通讯、华为公司、东风日产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