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干部选拔与培养
课程安排: 北京

其它排期:

授课讲师:寇家伦

课程价格:1500

培训对象:

报名热线:400-801-3929

请填写您的报名信息

您的称呼

报名企业

您的电话

< 返回继续选课

时间地点: 2015-5-22  北京      授课讲师寇家伦   学习费用: 1500 元/位

2015-05-22【北京】  

培训对象: 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商学院、培训中心、企业大学、组织发展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后备人才培养的其他管理人员


【培训地点】清华大学创新大厦A座二层A教室

【培训费用】1500元/人。(含讲义费、学习用具费、茶点)

【课程学员Course Trainees】
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商学院、培训中心、企业大学、组织发展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后备人才培养的其他管理人员。

【课程目标Course Goals】
后备人才是满足企业人才储备,确保企业未来人才需求的战略性资源。如何挑选具有培养价值的后备人才?如何确保企业青睐的后备对象具有显著的培养价值,确保企业的后备人才培养具有极高的投资收益;如何明确后备人才的培养标准?使得后备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培训目标,清晰的培养路径,使得后备人才培养科学高效;如何加速后备人才的培养效率,使得企业快速实现人才储备及更替。本课程由华夏智业独家研发,操作模式经过数十家企业的亲身实践,是前瞻性与实践性并重的高品质课程。

【课程内容Course Content】
导语: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价值链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启示
毛泽东的“近视眼”理论
后备人才队伍的规划
后备人才管理价值链
后备人才管理体系的完善

后备人才需求盘点与规划
选择后备人才培养方向
后备人才的选拔策略
后备人才的标准策略
后备人才的培养策略与计划

后备人才的来源与甄选
后备人才选拔失误的风险
后备人才推荐的标准及实施方法
后备人才选拔的意义
后备人才的选拔标准设计
后备人才的选拔流程
后备人才的选拔工具及方法
后备人才是否应该进行公示

后备人才的培养标准
后备人才培养的原则
后备人才培养的三个层次:价值观、知识技能、能力素质
后备人才培养框架
组织导向:后备人才的价值观标准设计
岗位导向:后备人才的知识技能标准设计
绩优导向:后备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设计
素质指标的操作化过程
编制后备人才培养标准手册

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基层管理后备人员的培养模式
中层管理后备人员的培养模式
高层管理后备人员的培养模式
标准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及流程
个性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及流程
知名企业如何选拔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后备人才的培训需求评估
培训需求评估的两个方向
主观性评估的适用对象
主观性评估的主要方法
客观性评估的适用对象
客观性评估的主要方法
主观性评估与客观性评估方法的结合
某企业后备人才培训需求评估案例

后备人才的培训内容体系开发
培训内容体系的主要形式:培训课程、关键任务
培训课程体系的要素
知识技能类课程开发要点
能力素质类课程开发要点
关键任务开发要点

后备人才的培养形式与培养效率
各种培养形式的效率比较
群体式培养与个体培养
讲授式培训与演练式培训
导师制:过程辅导
专项课题、关键任务等培养形式
编制后备人才改善路径
后备人才素质改善计划

后备人才的培养效果评估
后备人才培养效果评估的目的
后备人才培养效果评估的工具类型
后备人才培养效果评估工具开发
后备人才培养效果评估的实施技巧
后备人才素质档案的设计与使用
如何建立后备人才持续改进机制

寇家伦介绍
实战派人才测评领导力顾问、MTS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在人才测评领导力开发方向拥有十几年的实践与研究经验,服务过众多中国知名企业,并出版多部人才测评领导力开发方面的专业著作。寇老师曾被清华大学继教学院聘为特聘教授、北大、人大、浙大等院校总裁、人力资源总监班特邀讲师;曾担任《人力资源报》首席测评顾问、智联招聘资深专家;寇老师还曾长期担任中国商业联合会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管理者评价中心主任。

一. 企业实践
寇老师曾担任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董事总经理,企业管理背景丰富;多年来以人力资源顾问身份为中国移动、中国银行、中国核电、中国一汽、蒙牛集团、伊利集团、国家电网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提供过人才测评领导力开发以及企业内部人才测评队伍培养工作,从人才选拔测评、后备干部培养、领导力开发、内部竞聘测评等不同管理目的为这些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顾问服务。在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中,创新性的发展了胜任力模型构建技术和评价中心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 出版专著:寇老师多年来致力于人才测评领域的知识创造与传播工作,曾出版《人才测评》(2006)、《成长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08)、《人才测评教程》(2009)、《人才测评四部曲》(2010)、《人才测评实战》(2011)、《卓越领导力开发》(2012)等多部著作,在中国人才测评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其中《人才测评》被连续多次重印,成为指导企业人才测评工作的热销图书,《人才测评教程》已经被全国数十所高校的人力资源专业院系作为指定教材。